日前,海关总署公布上半年外贸城市成绩单。
在全国外贸50强城市贡献八成进出口总额的大盘中,深圳、上海、北京稳居前三,相比去年末,东莞超越宁波重返“外贸第五城”,金华连超两城晋级第八位,青岛位居第十席位。
细观上半年,一般贸易依旧是青岛外贸的主力,占比达65.6%,但其外贸结构正在持续调整,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达2628.5亿元,占比达59.4%,成为全国外贸版图中不可或缺的变量。
城市心观察第1613期
青岛的挑战与韧性
今年上半年,全国外贸50强城市进出口总额达17.57万亿元,贡献全国外贸份额的80%,堪称中国外贸的底盘。这些城市中,32座跑赢全国2.9%的平均增速,11城陷入负增长。
展开剩余76%在头部阵营中,深圳以21675.45亿元的进出口总额,以微弱优势领先上海的21503.56亿元,守住了外贸第一大市的位置。东莞则以16.5%的增速重返第五城,展现出珠三角外贸的强劲动能。
北京、苏州、东莞、宁波、广州、金华、厦门、青岛与深圳、上海一同构成外贸前十城市阵营,共计实现进出口总额10.63万亿元,占全国外贸“半壁江山”。
对于当下的青岛来说,在“风高浪急”的全球贸易中不得不面临城市间的你追我赶。
凭借“世界超市”义乌的强力支撑,金华上半年进出口总额达5086.79亿元,同比增长20.1%,一举超越厦门与青岛。这一逆袭,让金华在外贸城市竞速赛中再次“出圈”。
但青岛外贸的根基,深植于百年大港的持续升级。
今年上半年,青岛港新增11条集装箱航线、4条件杂货航线,创下历史新高。至此,青岛港集装箱航线突破230条大关,覆盖全球180多个国家、700多个港口。
颇为引人注目的则是青岛港战略通道的拓展,其中新开通的东南非直达快航周班、中美洲滚装航线等战略通道,使青岛港成为北方唯一实现“欧洲-地中海-非洲-南美”全向辐射的超级枢纽。
中远海运“东南非直达快航”将非洲航程从40天压缩至20天,这条“海上高速路”上半年完成吞吐量较去年同期猛增30倍。作为北方对非航线最密集、覆盖范围最广的港口,青岛港网络已覆盖蒙巴萨、达累斯萨拉姆等东西非核心枢纽港。
如今,港口与城市发展正形成更紧密的共生关系。
董家口至五莲铁路等重点疏港铁路项目的规划建设,使青岛“枢纽+通道+网络”的现代物流体系更加完善。这种港城共融的脉动,为青岛城市能级提升提供着硬核支撑。
但相较于头部城市外贸结构的多元性,青岛在激烈的出口竞争中仍旧存在产业短板,亟须寻求破解之道。
瞄准新兴市场,青岛的突围路径
与榜单中的增速领跑者相比,青岛在“新三样”等高附加值产品布局上仍存在着差距。
其中,郑州凭借新能源汽车出口爆发式增长,上半年进出口增速达38.7%,其中前5个月电动汽车出口额同比飙升243.6%;
合肥则以22.8%的增速跻身全国第23位,“新三样”出口增长30.1%,锂电池、电动汽车增长均接近1倍。这些数据让青岛在产业结构优化方面有了突破的紧迫性。
对此,青岛正以多场展会、多个合作平台加速打开青岛企业“走出去”的通道。
今年上半年,青岛家电、轮胎橡胶、家纺等优势产业“组团出海”。今年1月,39家青岛家纺企业赴德国参加法兰克福展会;5月,68家轮胎汽配企业参加阿联酋中国轮胎汽配展;7月初,青岛海天中心举办的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活动吸引了上百家采购商前来洽谈……
如今,青岛外贸的突围方向已在新兴市场拓展中初见端倪。
今年上半年,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占比达51.8%,其中对东盟进出口增长9.6%。多元化市场正成为城市外贸增长的关键支撑点,就例如以41.4%的增速成为上半年外贸50强城市中最强“黑马”的防城港,其核心动能正是对东盟贸易的深化,其一季度对越南进出口同期增长35.9%,其中出口增长196.7%。
跟防城港相似的逻辑,青岛也正织密多元灵活的外贸布局,今年上半年,青岛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2628.5亿元,增长6.7%,占全市总值近六成;对韩国、俄罗斯进出口分别增长0.7%、28.4%,展现出区域贸易合作的深度。
此外,青岛对东盟出口实现“天天班”直达航线服务,通过“海铁直运”“海运快航+海外仓”等模式,推动跨境电商包裹“随到随查随放随发”,这种多元灵活的外贸布局成为扩大新兴市场的动力引擎。
当下,外贸城市的竞争不再只是数字的比拼,而是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深度整合。当航线图日益密集、港口与城市深度共融,青岛外贸经济在“风高浪急”中稳中前行。
发布于:山东省顶益所配资-股市股票配资-炒股怎么加杠杆-可靠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