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史前史”——叶挺独立团的故事。国民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合作北伐,我党尚没有自己的军事武装,但开始意识到掌握“枪杆子”的必要。中共广东区委军事部部长周恩来在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中扶植和掌握了一个团,这就是后来人们熟知的叶挺独立团。通过与大家分享这段历史,观察一个有使命的团队是如何练就的,一是感受信仰的力量,二是体会领导人的风格对团队的影响。
实际上,叶挺独立团的骨干有相当一部分在新中国成立前就牺牲了,比如叶挺、许继慎、卢德铭等先烈。让我们听听幸存下来的开国元帅和将军们,比如带领这支部队余部走上井冈山的朱德、林彪、粟裕、周士第和袁也烈等,是如何回顾这段历史的。
展开剩余90%▲叶挺
叶挺独立团打出铁军威名,是研究军史的“老根儿”
朱德元帅曾说,叶挺独立团是研究军史的“老根儿”。随着北伐战争的推进,叶挺独立团派生出六个团,是1927年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主要军事力量。南昌起义军南下广州失利后,起义军余部在朱德和陈毅的带领下,上了井冈山与毛主席会合,被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第28团,成为建军初期的主力部队。
林彪1926年10月从黄埔军校毕业后,曾任叶挺独立团排长,经历了北伐战争。1947年的4月19日,他在东北师以上干部会议上讲话,谈到部队的战斗作风,林彪说:“我们党领导的军队,勇猛果敢迅速顽强的作风是很高的。
“这种作风除主要在于政治的原因外,也来源于叶挺同志的独立团。中央苏区和鄂豫皖苏区红军的作风,都受到了叶挺独立团的影响。北伐时期,他们是一贯的急行军强行军,当时从广东一直打到武昌,都是他们的急行军打先锋,打死仗、打硬仗。他们在纪律上是很严格的。部队除了主要以政治教育外,必须加上纪律,才能把部队逼出来。
“记得当时在武昌打杨森,中央政治学校的学生请他(叶挺)指挥,学生当然不能打仗,就有退下来的。当时他严格执行了纪律,逼得大家前冲,结果把敌人冲垮了。叶挺的纪律很严,所以部队拿上去就很猛。这样干下去,就逼出作风来了。所以部队领导人的作风,对于部队作风是有直接影响的,部队指挥员的性格怎样,他的部队的作风亦会怎样。 所以各级指挥员必须特别注意从实际中锻炼部队的作风。”
叶挺坚持独立团编制,认为军队不应由两个党领导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叶挺独立团的组建过程。1925年7月1日,广东革命政府在广州成立,并组建国民革命军。该政府下辖八个军,叶挺独立团当时是第四军第12师下面的34团,它为什么后来变成独立团了呢?
据袁也烈回忆:“独立团是初萌芽的革命军队,成立时军部给三十四团番号,叶不要,非要独立团不可,据说后来是通过陈可钰解决的。”“武昌未打下时,张发奎把独立团搞成了34团,有个把礼拜,但未宣布,外面还叫独立团。后来叶反对,阴谋未逞。还在独立团成立时,就有过成立34团不叫独立团的意见,叶坚决反对未搞成。叶常说军队不应由两个党领导……”
陈可钰是四军北伐的前敌总指挥,叶挺一直是他手下的得力干将。他们曾在孙中山大元帅府警卫团共事,陈可钰任团长,叶挺任营长。陈可钰依仗我祖父冲锋陷阵,于是便同意该团成为独立团,由叶挺担任团长。
那时我祖父29岁,刚从苏联学习归来。他去苏联学习之前是在粤军一师服役,任孙中山大元帅府警卫团二营的营长,因为不满意国民党的许多做法,他便申请去苏联学习。经孙中山、廖仲恺批准,他成为第一个来红色苏维埃学习的国民党军人,他先后入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和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在苏联时经过王若飞和王一飞的介绍,叶挺于1924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5年根据党的指示,在苏联学习军事的二十几名同学,包括聂荣臻等,一同回国准备北伐。
回国之后,他们先去上海见了总书记陈独秀,叶挺和聂荣臻被分配到南方,还有一部分同志被分配到北方工作。叶挺自然回到他的老粤军,这时粤军在北伐军系列中已经变成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了,而聂荣臻则去了黄埔军校的政治部。
对于中共来说,组建独立团是继组建孙中山铁甲车队之后,又一次空前的行动,是我们党第一次尝试建立一支正规的武装。这项工作是在中共广东区委的领导下进行的,广东区委的负责人是陈独秀的长子陈延年同志,在这个区委下面设了一个军事部,周恩来任军事部长,负责当时所谓的的“军事运动”。周恩来希望在各军中都建个独立团,以共产党员为骨干,作为各军的核心力量。可以看出在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共产党已经深刻地意识到了军队的重要性。
因为那时候共产党员都是在做政治工作,八个军里面的政治部主任基本上都是中共党员,但是如果没有掌握枪杆子的人,打仗还是得听人家的。所以他们有意识地计划多建几个独立团,这样能够掌握军权。但是有的军长表示赞同,有的领导像陈独秀和陈延年却不太赞同,那时他们对军权的认知不足,所以中共只掌握了一个叶挺独立团。
1925年11月,叶挺独立团在广东肇庆成立,今年正好是叶挺独立团成立100周年。全团共2000多人,叶挺任团长。独立团人员以铁甲车队和黄埔军校毕业生为主,铁甲车队共有150多人,班长、排长、连长都升一级,成为了叶挺独立团的骨干。铁甲车队队长周士第成为一营的营长,周子昆由班长升任排长;黄埔军校调来的卢德铭、袁也烈、练国梁等都出任连长,董朗担任参谋;从川军调来的曹渊(黄埔一期)、许继慎等担任叶挺独立团的营长。
叶挺说,“要红才能打胜仗”
独立团在广东肇庆成立。那里有一座阅江楼,是叶挺接待访客的地方,楼的正面挂着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的牌子,左边有党纪如铁,右边有军令如山的匾额。现在,这里是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
独立团建立了党支部,各营建立了党小组,全团党员二十几名左右。独立团在肇庆练兵半年,周士第对于肇庆练兵有一段很有意思的回忆。
周士第是这样说的:“第四军副军长陈可钰在广州军部看到了独立团的练兵报告,知道独立团练兵成绩很大,遂亲自来肇庆视察。陈可钰在独立团看到每天晚上熄灯后,许多干部还在工作,有的甚至工作到深夜,早上又同战士一齐起床出操,非常感动。他对叶挺说:‘你们的军官夜以继日的工作,太疲劳了。’叶挺说:‘他们的革命热情很高,有的是准备翌日的课,有的是在解决当天没有解决了的问题,有的是开会,有的是学习,所以往往睡觉很晚。他们都是青年,多得些锻炼有好处。’
“有一天,陈可钰听到俱乐部里唱歌:‘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他对叶挺说:‘这不是国际歌吗?你们为什么不唱国民革命歌?’叶挺说:‘国民革命歌是常唱的,今天是学习国际歌。’又有一天,陈可钰听到士兵们唱:‘看,我们高举鲜红的旗帜,同志们快来,快来同我们共同建设劳动共和国......’他很留心倾听,然后问叶挺:‘这个歌很雄壮,是什么歌?’叶挺说: ‘少年先锋队歌。’
“陈可钰来独立团几天了,看到连队官兵伙食是一样,俱乐部里除了挂孙中山先生像外,还挂马克思、列宁的像,常唱国际歌和少年先锋队歌。官兵常在一起玩,士兵很活跃,团部、营部、连部经常有老百姓出入等情况,就对叶挺说:‘你们把旧军队的习气都扫除了,这是很好的,你们真是革命军!但是太红了。’叶挺说:‘要红才能打胜仗。’
“陈可钰在独立团除了巡视部队一般生活活动外,还观看了部队上课、出操、打野外、紧急集合、实弹射击......他要走的前一天,叶挺在俱乐部集合了全团排以上干部,请陈可钰讲话。他说:‘你们真是革命军,你们好像是一个军事学校......’满口都是称赞的话。”
▲左起:叶剑英、叶挺、董必武
独立团先遣北伐,打出“铁军”威名
在北伐出征时,为什么独立团会成为北伐的先遣队呢?
出征前,周恩来给连以上的干部在叶家祠堂开了一个会, 回答了这个问题。袁也烈回忆周恩来讲话大意时说:在会上,他先分析北伐的形势,说形势很好。唐生智打了败仗,如果不支持他的话,敌人可能会打到广东边沿来,广西态度不错。同时要使国民党坚持“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话,就得打出去,打出去可以提高他们坚持三大政策的决心。各军都同意支援唐生智,但不愿意自己出兵,只有我们拿出部队来,打好了他们会跟来,打不好被敌人消灭。所以只准打胜不准打败。
周恩来嘱咐大家说,我们一定要饮马长江,打到武汉再写家信。就是中央反对,我们也得打出去,留下来不利于我们。
这便是叶挺独立团成为北伐先锋的缘由。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是有使命的,他们代表着共产党这一团体。虽然当时中共还未发展壮大,但他们代表了共产党员的意志和信念,这就是他们使命感的来源。
1926年5月,独立团带着这种使命感踏上了先遣北伐的征程。独立团从广东经湖南直捣湖北吴佩孚老巢,一路披荆斩棘,首战攸县,长驱醴陵,力克平江,直入中伙铺,奇袭汀泗桥,大战贺胜桥,攻占武昌城,所向披靡,立下了赫赫战功。
1926年8月29日攻打贺胜桥,周士第在《周士第回忆录》里写道:“叶挺说现在只有横下一条心,以此求生,杀出一条血路,你意如何?我立即回答,好,我上去!不破此山,愿军法从事。叶挺严峻地说,将无虚言,军法无情。我说,我不敢以私废公。叶挺又说,告诉一营、二营营长,也就是共产党员曹渊、许继慎,拿不下山头,就交党证。一路强攻下,兄弟部队及时赶到、协同作战,战局顿时明朗起来,北洋军犹如山崩堤决、溃不成军,即便是吴佩孚在桥头亲自督战也无济于事。占领贺胜桥后,独立团官兵继续追击吴军,扩大战果,像一把尖刀,直指武昌。”
攻打武昌城时,各部队都是选人组成奋勇队,但是独立团直接拿出一个营作为奋勇队。所谓奋勇队,就是敢死队。全营将士都写下遗书,抱着必死的决心走上战场。这一举动让无数百姓和官兵深受感动,当时在国民革命军和武汉百姓中,被传为“古有抬棺出阵的故事,今有留书攻城的壮举”的佳话。
袁也烈回忆说,叶挺的特点是:有魄力,善分析,如武昌的集中兵力攻城;他能带头亲临前线;语言简单,说服解释少,处理问题果断,说干就干。叶挺打仗个人很勇敢,使用部队很大胆。但是他比较主观,个性强,不大听群众的意见,他要怎样就怎样。他从没打过人。
在北伐战争中,独立团英勇善战,威震长江南北,其所在的第四军也被誉为“铁军”。当时,武汉粤侨联谊社特意在武汉兵工厂铸造了刻有“铁军”字样的盾牌赠送给将士们。叶挺独立团参加了授牌仪式,叶挺代表四军接受了铁军盾牌。这正是后来我们传颂的“铁军”精神的来由。
▲叶挺代表四军接受铁军盾牌
叶挺独立团与三大起义主力部队的渊源
北伐军打垮吴佩孚、占领武汉后,武汉国民政府对部队进行了扩编,将独立团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25师、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第24师。至此,独立团的历史宣告结束。
以叶挺独立团的骨干为基础,后来发展出六个团,即四军25 师的73、75团(73团是独立团的继承者,团长由周士弟继任),以及十一军24师 的70、71、72三个团,第六个团是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警卫团。
1927年8月,按计划叶挺的这六个团都是南昌起义的主力部队,但卢德铭率领的警卫团未能按时赶到南昌,便根据党的指示改道湖南,同年9月在毛主席的领导下成为秋收起义的主力部队。
同年12月,叶挺作为军事总指挥参加了广州起义。广州起义的主力是叶剑英率领的第四军教导团,是由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和毛泽东主持的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学员组成,其中有许多共产党员,虽然不是直接源于叶挺独立团,但也具有重要渊源关系。该团的前身是1927年5月编成的中央独立师,在武汉卫戍司令叶挺率领下,配合叶挺部队参加平定夏斗寅叛乱的战斗。这支军校学生军,初经战阵,一度慌乱。叶挺立即以严厉的纪律进行约束,这支部队在战火中迅速成长为一支有生力量。
从前辈们关于叶挺独立团点点滴滴的回忆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具备使命感的团队是如何练就的,感受信仰的力量、体会领导人的作风对团队的影响。
▲叶莲
回到今天的现场,在参加此次论坛的行程中,我对永威物业的工作作风有了深刻的体会。从我们一落地的行程安排,到走访绿地澜庭小区和东棠小区这两个地方,能感受到永威物业的服务细节到位,处处体现出为业主服务的意识。管理团队带领员工辛勤付出,结果是什么呢?是一支生龙活虎的团队,是业主满意、房价上升、公司市场占有率提升。而这一良好现象的背后正是创始人和管理团队坚守的服务信念以及他们过硬的领导作风。
编辑:张玲梅
摄影:王学民
视频:李辰昊
统筹:李秀平
发布于:北京市顶益所配资-股市股票配资-炒股怎么加杠杆-可靠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