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季的《是女儿是妈妈》节目,其环节设计巧妙独特,尤其是第六期的“人生剧本”和第八期的“脱口秀”,通过不同的方式让母女们重新审视和调整彼此的关系,最终的目的都在于帮助她们解开心中的疙瘩和未解的心结。
其中“人生剧本”环节特别吸引人,它不仅让嘉宾们脱离了身份的束缚,从旁观者的角度审视自己的生活,还使得观众看到了,虽然这些母女在生活中有复杂的情感交织,但如果剖开母女关系的外衣,每个人依然都是具有自己独特魅力的独立女性。而“脱口秀”则更为直白,通过幽默与反讽的方式,将日常生活中那些无法说出口的话题表现出来,虽然带着点锋利的意味,但却不让人觉得尖锐或刺耳。
随着节目的播出,其他几对母女的关系都有了逐渐改善的迹象。例如,黄圣依学会了如何和妈妈撒娇,借此成功地说服妈妈做出妥协;程潇与妈妈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她们之间的对话不再像以前那样充满隔阂与生疏。唯独李嘉格和妈妈的关系,似乎依然停滞不前,几乎没有什么进展。
展开剩余82%问题的核心在于,李嘉格结婚后,她的婆婆与妈妈之间始终未能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这成为了她们母女之间无法逾越的障碍。每当提到此事,母女俩总是会陷入争执,激烈的争吵往往以眼泪告终,根本无法平心静气地坐下来好好沟通。李嘉格的妈妈总喜欢说一些未完的话,“不说了”、“你懂的”、“你心里不明白吗?”等等,让李嘉格感到困惑和无奈。她一再催促妈妈将话说清楚,却始终无法得到她的回应。这种状况从最初的不理解到后来的冷漠与回避,已经形成了一种死结。
八年来,李嘉格和妈妈的关系一直处于僵持状态,母女之间的矛盾不仅没有得到解决,反而成了节目的一大看点。在上一期节目播出后,网络上的讨论也未曾停息,“李嘉格妈妈是上嫁的牺牲者”这一话题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李嘉格妈妈的委屈藏在她和李嘉格婚姻中所经历的几件事里,这些往事她无时无刻不在心中回响。她对女儿婚姻的不满,几乎从她的脸上能够看出,藏不住的情绪溢于言表。从节目中透露出的细节来看,李嘉格妈妈的内心充满了遗憾与愤懑,这一切都源自于男方家的一些不尊重行为。
首先,李嘉格的妈妈为了支持女儿追求音乐梦想,甚至卖掉了自己的房子。在那段时间,李嘉格的事业正处在上升期,前景一片光明,但突然间,她选择了结婚并生子,将自己的事业暂时搁置。妈妈内心的不甘与怨气无可避免地涌现出来,她为女儿付出了那么多,结果却发现女儿没有按她预期的方向走下去。
其次,男方的母亲从一开始就对她缺乏尊重。第一次双方见面时,男方母亲当着她的面对李嘉格的评价进行了贬低,言辞尖酸刻薄。在李嘉格结婚当天,李嘉格的父母从远处赶来,结果男方家居然没有安排车来接他们,这让李嘉格的妈妈觉得自己完全被忽视,甚至连最基本的礼貌和尊重都没有得到,难怪她会心生不满。
更让她生气的是,婆婆抢孩子的那一幕。李嘉格妈妈正在给孙子换尿布时,婆婆突然冲过来抢走孩子。两人拉扯中,孩子不慎被指甲刮伤,哭得十分厉害。妈妈觉得这事根本不是她的错,但李嘉格却总是想和稀泥,觉得这是小事,没必要争执。她从未站出来支持过妈妈,反而总是替婆婆说话,妈妈心里难免会感到寒冷和心痛。
李嘉格妈妈讲述这些事情,实际上就是希望女儿能站在她这边,理解她的委屈。她并不想让李嘉格向她示好,而是希望她能感同身受,不再逼迫自己去接受婆婆的一切。“你总是希望我理解你,但你也应该想想我的感受。”这是她的心声。
强势的妈妈常常会培养出一个讨好型的孩子,而李嘉格显然是这个典型的例子。她结婚后,不断地想讨好自己的婆家,妈妈心疼她的卑微,又为她不敢争取的态度感到愤怒。而从李嘉格的原生家庭来看,恰恰是她的妈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李嘉格这样一个习惯性自我牺牲的角色。现在,妈妈的抱怨无疑是自找的矛盾。
李嘉格在这其中显得无力,她被夹在两难之间,几乎没有时间去考虑自己的情感需求,甚至逐渐丧失了去爱人的能力。她自己也曾说,没人能够为她提供情绪支持,这让她感到极度的疲惫和无助,最终她甚至失去了去爱人的力量。她的妈妈常常说自己有多爱她,但她连女儿对胶带过敏的细节都没有察觉,这种缺乏关爱的感觉使得李嘉格愈加孤单。
更令人遗憾的是,李嘉格的丈夫似乎也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对于自己妻子和母亲之间的矛盾,他未曾主动出面调解,反而让李嘉格独自承担所有的压力与困惑。她夹在中间,进退两难,感到无处可逃。
李嘉格的委屈无人看见,她像是深陷泥沼,根本无力自拔。她甚至没有精力去安慰自己的妈妈,也难怪她会如此焦虑和疲惫。
或许,李嘉格和她妈妈都应该学会放手,像放风筝一样,放出一根绳子,才有可能再次拉回。至于李嘉格,如果她的婚姻真的不幸福,不妨考虑及时止损,因为有时候,停下来反而能带来更好的未来。
发布于:山东省顶益所配资-股市股票配资-炒股怎么加杠杆-可靠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